2005-11-22
英雄教育-文學與拳擊的友誼
英雄教育-原片名NAPOLA,指的是當年希特勒所創立的一所軍事寄宿學校。為希特勒培養未來征服世界的領導接班人的專門學校。也是當時青少年認為是一群菁英所組成的學校,而以能成為當中的一份子為傲。
1942年的德國正是希特勒納粹軍國主義最盛行的一段時間,男主角菲德烈生長於一個工人勞動家庭,因熱愛拳擊而受到NAPOLA教官的賞識而推薦進入學校就讀。為了進入學校,他不顧家人的反對,甚至於偽造父親的入學同意簽名。就只為了能進入夢想中的學校,成為菁英中的一份子。將自己奉獻給祖國與領袖。那種毅然決然的態度與神情,與片尾雖是被逐出學校,但臉上所露出的堅毅表情是相同的,只是一個是充滿熱血與理想,一個卻是認清現實真相與自我覺醒的青年。
另一個主角是生長在父親已是一省之長的軍人家庭,高官之子艾柏特,他是一位熱愛文學的青年,但因父親的期待,被送入這所軍事學校。但艾柏特身上的文人特質,悲天憫人的情懷,卻與這環境格格不入。在學校中,愛文學的艾柏特成為菲德烈覺醒的火苗。一場拳擊賽讓艾柏特對菲德烈提出質疑,一場暗夜森林的追捕逃犯,讓艾柏特勇敢的面對自己心中的疑惑與提出譴責,是艾柏特的覺醒。而兩人的情誼與艾柏特的犧牲,成了菲德烈覺醒的關鍵。兩個元素在劇中交互纏繞。
看了一些其他影評的評論,多著重在納粹主義的軍事化教育,與人性的扭曲觀點上。這些觀點其實在片中或相關的影片中,是顯而易見並有很多的討論。因此我希望跳脫這一部份,來看這一部電影,或許會有新的感受吧!
英雄教育....是教育英雄呢?還是英雄式的教育?
其實在片中Siegfried這一角色給了我們省思,原本因為尿床問題受盡屈辱的Siegfried,在因為害怕再被學長舉發,而又害怕無法滿足學長勒索的心理因素下,竟然捨身撲向手榴彈而救了大家,並被英雄般的歌頌。這自殺式的犧牲,與艾柏特的覺醒自殺卻無法得到認同,有如天淵地差的不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2005-11-13
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
2005/1112果然是大師,安哲羅普洛斯在其最新史詩作品「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再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其對長鏡頭控制的功力與絕美細膩的構圖能力,配上Eleni Karaindrou的音樂,令人在整部影片中隨著畫面迴盪飲泣。導演安哲羅普洛斯運用相當清楚的隱喻來鋪陳整部影片,或許就如某些人所言電影太短了。要在不到三小時的時間交代清楚希臘近代的歷史背景,說真的是太短了。整部片子以女主角艾蓮妮來貫穿時空與情節,在隱喻上艾蓮妮的角色就像是希臘草原的化身,一個悲傷的母親。
為了逃避紅軍的內戰,與一群希臘移民逃回了希臘,卻也開啟了艾蓮妮悲劇的一生。侵略者的角色與解放者同樣,當艾蓮妮因著藏匿游擊隊員而遭到拘禁,在不知時間的歲月中,無論是來來去去的侵略者或是解放者,母親都是不自由的。心中掛念的皆是失去連絡的兒子們。但待母親重獲自由時,卻也是面臨生命中最痛的時候。失去最愛的丈夫,兩個兒子在內戰中雙雙身亡,自由的代價何其高阿?
雙胞胎的隱喻,更是母親心中的愛與痛。重回母親懷抱的雙胞胎,卻因分屬內戰中的不同陣營而戰死。內戰的兩方其實就是希臘的雙胞胎,最終留給母親的只是無盡的傷痛。當母親在已氾濫淹沒成湖的家鄉中撫著兒子的屍體痛哭時,那一片湖水正如母親的眼淚,已氾濫而淹沒家園。“這片草地正是河水的源頭…夢見妳彎下身來,伸手觸碰這片濕漉草地。當妳抬起手時,幾顆露珠…竟如淚光般地落下…"令人動容。
Eleni Karaindrou的音樂貫穿整部影片,宛如草原悠悠低鳴,如泣如訴。像是一位歷盡艱霜的女性在訴說自己一生的滄桑,有情,有愛,有無奈與悲哀。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
這是一個悲劇,但卻不會令人落淚,只是心中那糾結的情緒,在最後隨著艾蓮妮那一聲嘶吼,決堤宣洩了。與大師的「霧中風景」中,在最後那弟弟的成長與化身為希望的光明,有著不同的內涵。
淒涼是一種美,在音樂與視覺的精緻掌控中,心緒飄揚在希臘的淒美草原中。
2005-10-15
2005再看【黑店狂想曲】
2005再看【黑店狂想曲】
昨天終於去買到琼-皮尔里 吉奥耐特 (Jean-Pierre Jeunet)與馬可 卡侯 (Marc Caro)在1991年拍的黑店狂想曲
十多年前第一次看時,對影片所傳遞出來的誇張與黑色幽默風格就留下深刻印象。
前幾年又看了琼-皮尔里 吉奥耐特 (Jean-Pierre Jeunet)的新作【愛密麗的異想世界】後,就對導演那怪誕,卻引人入勝的影片風格深深著迷。
於是,今天利用週末,將昨天買到的黑店狂想曲DVD拿出來重新的欣賞品味一番。沒想到十多年後再看一次,或許是年紀大了,增了年歲,雖然視覺震撼依舊,但是多了一層更深刻的體驗。
在一個時空背景模糊不清的小鎮中,昏黃晦暗不明的調子,誇張的人物表情,讓人有一種錯覺,彷彿是身處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鎮上,之前這部片剛上映時,有人說它是在描述資本主義社會當中,人吃人的情境。其實,用在當今社會的現世關係上,似乎也相去不遠。
人吃人的事,在現代社會中也屢見不鮮。那個屠夫,是現代政客、是名商巨賈、是貪官汙吏、是酷吏惡法、是這社會冷漠無情的心。而那群等待著分食別人身上支解下來的肉的住戶,不正是你我,
但是到底誰是下一個被宰的人呢?
是你?是我?是他?還是我們都在等待下一個陌生的訪客?
導演用誇張帶點黑色幽默的手法,詮釋了這社會最黑暗墮落的一面,等著你我去感受。還是我們都變成了那群躲在下水道的穴居人。
整部片充滿表現主義與童話式的風格,陰影與黃澄色調形成一個具有調和又略帶晦暗的調子。導演在影片中對聲音的處理也是一絕,讓人透過聲音跟著一連串平行剪接的鏡頭,將許多不相干的場景與人物事件,串連在一起。性、愛、生活,工作被聲音巧妙的結合成一體。聲音也銜接了場景中的空間的關係。最後男女主角在屋頂上拉著大提琴與鋸琴ㄧ個低沈悲鳴,一個幽幽泣訴。似乎在暗示故事似乎並沒有一個快樂的結局。
感覺上,王子與公主似乎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環境並沒改變,屠夫死了,可是人吃人的日子似乎還在,
下個屠夫是誰呢?大家還要吃肉。..........
訂閱:
文章 (Atom)